
参展作品《衣橱之间》 图片来源:歌德学院(中国)
不过,当我们惊讶于数字科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和新的探索途径时,也需要警惕它对人性的弱化和削减。中国台湾艺术家黄心健的交互性VR作品《失身记》就揭示了这一现象。作品由导演童年时的记忆出发,描绘了台湾戒严时期人性约化成一种仅供领导阶层辨认评量的标准的社会氛围。在片头出现的评量表中,观众可以模糊辨认出一位在狱中死去的老人的各项身份信息。随后,观众进入老人的眼睛,化身他的魂魄,堕入冥界之中,一场想象与记忆交织的神秘之旅就此展开。然而,在肉身死亡多年后,数字和机械成为新世界的主导力量。人类的历史最终简化成像素般的几何形状,方便科技的记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