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dir.com
首页 > 动漫/二次元 > 动漫/二次元/资讯

中新世化石揭示博比特虫祖先史前食肉蠕虫或2000万年前定居海底(26)

2022-11-11 来源:acgdir.com
白垩光萤的触角具12节,呈双栉状,与现生的光萤科相似。然而白垩光萤的前胸腹板较发达,鞘翅完全覆盖腹部,腹部可见腹板6节,与光萤科及近缘的雌光萤科均不同。
白垩光萤科(Cretophengodidae)属于生物发光类鳗枝,可能代表了光萤科 雌光萤科进化枝的基干类群。
雄性化石的腹部有一个发光器官,这可能是一种防御功能机制——很像现代萤火虫(古代甲虫的远亲)利用光来抵御捕食者。
在发光甲虫中,幼虫比成虫更容易发光。这些幼虫在夜间有规律地发光,或在受到干扰时自发发光。先前的研究表明,捕食者——如蜘蛛、蚂蚁、青蛙和鸟类——可能会避开发光的幼虫。
研究人员推测,甲虫之所以进化出生物发光,可能主要是为了防御捕食者,后来才将其用于其他目的,比如交配。
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设,他们指出,许多食肉动物的祖先都起源于白垩纪早期,它们的化石标本也可以追溯到缅甸。
发光甲虫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发光生物;它们精心制作的闪光屏在识别配偶、发出警告信号、交流和引诱猎物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生物发光甲虫(约2300种)属于巨多样性多食性目昆虫总科,最近的分子研究将其归为一个单一的分支:昆虫类昆虫科,昆虫类昆虫科,萤火虫类昆虫科,萤火虫类昆虫科(发光甲虫)和裂眼虫科。
目前,由于科学家们只是发现了雄性化石,研究仍然缺少一个关键的发现:将雌性性标本与研究中描述的雄性标本进行比较。即使是甲虫也有多样性的问题——先前的研究表明,尤其是雌性甲虫,成年后仍然保留着与生物发光相关的特征。科学家们可能无法辨认出Cretophengodidae科的成年雌性成员,因为它们与幼幼虫非常相似。
参考资料: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0.2730
https://www.inverse.com/science/evolution-of-bioluminescence-beetle-study
相关报道: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发光为防御而非求偶
据新华日报(记者 张宣):现代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是在和对象求偶和沟通。但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助理李言达、副研究员蔡晨阳等人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及国内中山大学的同行合作研究后发现,缅甸琥珀中有一个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缅甸琥珀中的白垩光萤化石十分类似光萤科,这类的生物发光常发现于幼虫和雌性,雄性少,功能是防御,而不是求偶。
猜你喜欢